我2018年刚入市时也踩过坑。当时白天上班偷偷盯盘,K线图看得比工作报告还勤,结果全年收益-23%,绩效差点拿C。后来才悟透:散户想赚钱,关键不是“炒”,而是“搭便车”。今天分享三种亲测有效的懒人策略,特别适合朝九晚六的上班族。
“天天抓涨停”不如“月月有流水”:
同事去年吹嘘抓了7个涨停板,却没说他本金只有3万(赚的还不够补一只踩雷股的坑)。普通人学他高频操作?光印花税就能吞掉30%利润。
“全职研究”不如“借力躺赚”:
我师傅老周,电网公司技术员,靠三个被动策略十年滚出500万:
“技术大神”不如“反人性纪律”:
2023年新能源暴跌,群里技术派天天分析“金叉死叉”,我邻居李姐却只认死理:
“账户超10%收益就提现一半,跌超15%就加仓一成”
简单到土气,但去年收益跑赢90%基金经理。
策略1:工资定投改良版
策略2:分红股“收租”组合
股权登记日前一天买入,第二天卖出,白捡分红还避税(A股持满1月免所得税)。
策略3:可转债“双低埋伏”
时间管理比技术分析重要:
设定“每周三午休看盘30分钟”,其他时间卸载交易软件。我靠这招戒掉刷分时图的瘾,业绩反而升了职。
止损线用生活费算更有效:
别说什么“跌10%止损”——普通人工薪阶层该算:
“单只股票亏损额≤半月饭钱”(比如3000元)
触及红线哪怕明天涨停也认栽,保住饭碗才能东山再起。
别信“炒股秘籍”,信“工资流水”:
券商客户经理不会告诉你:
炒股十年,见过最惨的不是熊市亏钱的,而是牛市赚到钱却辞职的职业股民——把运气当能力,终究要还回去。
记住这个公式:
工薪族炒股收益 = (本金×年化10%)× 职场收入提升系数
当你纠结要不要割肉时,不如打开招聘网站投份简历。账户数字是虚的,能换成房贷月供、孩子学费、父母体检费的,才是真赚钱。
(附实操工具包:股息率查询用“芝士财富”,可转债筛选用“集思录”,PE分位看“理杏仁”,评论区自取链接)
明早还要赶地铁,先聊到这儿!有问题下班后评论区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