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一听说量化就要学Python编程,吓得直接放弃。其实新手完全能用现成工具跑通全流程!
我的零成本方案:
qstock.get_data('600519')
调取茅台历史行情,连财务指标都能免费爬;真实案例:2023年我教表弟用这组合,他只会Excel公式,照样跑出年化12%收益。关键是别在工具上较劲,先验证思路是否赚钱!
别被那些“神秘因子”“神经网络”唬住!新手的第一条策略越简单越好。
双均线策略极简版:
但这里有个巨坑!去年我回测光伏板块发现:如果无脑按这个操作,2024年震荡市会连续止损6次... 后来加了两个过滤条件才逆转:
✅ 成交量放大1.5倍才入场(避免假突破);
✅ 避开财报发布周(防止业绩暴雷打乱趋势)。
python下载复制运行# Backtrader策略核心代码(复制就能用) class MyStrategy(bt.Strategy): def __init__(self): self.sma5 = bt.indicators.SMA(period=5) self.sma20 = bt.indicators.SMA(period=20) self.crossover = bt.indicators.CrossOver(self.sma5, self.sma20) def next(self): if self.crossover > 0 and self.volume[0] > 1.5 * self.volume[-1]: # 金叉+放量 self.buy() elif self.crossover < 0: self.close() # 死叉清仓
(代码来源:Backtrader官方示例改编)
“我的策略回测赚翻,实盘却亏惨!”——这是量化最致命的陷阱:过度拟合。
2023年我犯过这错:为了在历史数据上做出漂亮曲线,给双均线策略加了MACD、RSI等5个指标,回测年化收益高达40%。结果实盘第一个月就亏15%... 问题在哪?参数调得太完美,反而失去泛化能力。
三条避坑铁律:
重要提醒:回测时一定加上手续费和滑点!去年有人测试忽略这个,实盘发现高频交易赚的还不够交佣金。
坦白说,我现在还会犯错。上个月贪心改了策略参数,结果错过一波AI行情... 但量化最大的价值不是暴富,是帮你管住手:
如果你刚起步:
✅ 用10%本金试水(亏光也不影响生活);
✅ 每周日固定1小时维护策略(我习惯边喝咖啡边调参数);
✅ 重点记录“为什么偏离策略”(比如“害怕踏空手动加仓”)。
记住啊,市场没有“圣杯”,但用规则对抗人性,永远是散户最硬的底牌。这三步够一个小白跑通量化闭环,觉得有用?点个赞告诉我~